【公告】不定時更新

好像也荒廢太久了,久沒看書,覺得自己面目可憎了起來…
想試著翻譯些國外的雜誌或網誌文章,順便砥礪自己唸點書…
不定時放上,翻譯得很爛也請多包涵,翻錯的也請留言告訴我…
謝謝啦~

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

[考題] 2011/03/16

聲明:所有題目轉載自國考福利社

[法學緒論每日一題]
甲嫉妒乙有個漂亮的古董花瓶,趁乙不在,把花瓶打破,則甲的行為屬於下列何者?
A、故意犯;
B、過失犯;
C、不作為犯;
D、舉動犯。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解答與解釋請按crtl+a反白顯示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解答:A
解釋:
A、故意犯:犯罪主觀構成要件中,具有構成要件故意者屬故意犯。故意的定義依刑法第13條之規定:「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,明知並有意使其發生者,為故意。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,預見其發生而其發生並不違背其本意者,以故意論。」本題之甲有意趁乙不在時造成將花瓶打破之犯罪結果,是為故意,因此甲為故意犯。

B、過失犯:犯罪主要構成要件中,滿足過失構成要件者屬過之犯。過失之定義依刑法第14條之規定:「行為人雖非故意,但按其情節應注意,並能注意,而不注意者,為過失。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,雖預見其能發生而確信其不發生者,以過失論。」故意與過失分別為主觀構成要件的兩個型態,甲既為故譯者,便不可能為過失犯。

C、不作為犯:不作為犯是相對於作為犯的犯罪概念。所稱不作為犯,是為以不作為的方式滿足構成要件之犯罪者之謂。而不作為犯又可分為純正不作為犯與不純正不作為犯兩種類型。

D、舉動犯:舉動犯的概念與抽象危險犯約略一致。請參照考題2011/03/09(http://bluerei1981.blogspot.com/2011/03/20110309.html)之解釋。
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[英文每日一題]
I wonder how much ______to make a phone call to Tokyo.
1、it costs
2、does it cost
3、cost you
4、will it cost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解答與解釋請按crtl+a反白顯示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解答:1
解釋:
本題是考名詞子句的構句。
原句為「I wonder」,相當於「I want to know」,「how much...」帶出的名詞子句以「it」為虛主詞代替真主詞「to make...」,此時主詞與動詞的位置維持主詞在前、動詞在後的構句。因此本題解答為1。

翻譯:
我想知道打個電話去東京要多少錢。
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[國文每日一題]
詞曲
1、皆有小令、慢詞、散套之分;
2、按調填詞,循聲而歌,故詞有倚聲之稱;
3、蘇洵、辛棄疾為宋詞大家,並稱蘇辛;
4、張養浩為元曲大家,與喬吉並稱雙璧。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解答與解釋請按crtl+a反白顯示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解答:2
解釋:
1、皆有小令、慢詞、散套之分:詞依其字數有小令、中調、長調之分,曲則可分為小令及散套。
2、按調填詞,循聲而歌,故詞有倚聲之稱:詞的別稱有詩餘(由詩演化而來)、長短句(形式、句法長長短短)、樂府(乃入樂之歌辭,可歌唱)、倚聲(須依聲調填詞)、曲子詞(先有曲調後按調填詞)。
3、蘇洵、辛棄疾為宋詞大家,並稱蘇辛:辛棄疾與蘇軾並稱「蘇辛」。
4、張養浩為元曲大家,與喬吉並稱雙璧:張養浩,字希孟,號雲莊,山東濟南人。是元代前期的散曲作家。其作品風格接近馬致遠,為豪放派作家。喬吉,字夢符,一作孟符,號笙鶴翁,又號惺惺道人,山西太原人,為元代後期雜劇的重要作家之一,主要作品有《兩世姻緣》、《揚州夢》、《金錢記》等;而在散曲部分,喬吉的作品甚多,與張可久並稱為元散曲兩大家。


資料來源:
宋詞與元曲
http://pr.ntnu.edu.tw/OnlineTeacherVideo/ppt/c13p.ppt
宋詞
http://www.sish.tpc.edu.tw/WCH/new_page_46.htm
人物、書籍篇
http://www.akhs.tpc.edu.tw/chinese/wmf/www/CHINESE/94all-review/writer.htm
※散曲介紹2
http://120.101.210.3/dl/9year/upload/%E6%95%A3%E6%9B%B2%E4%BB%8B%E7%B4%B9%202.doc
章培恆駱玉明-->中國文學史-->第三節元代後期
http://www.bookstrg.com/shtml/Reading/zgwx/153.htm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