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公告】不定時更新

好像也荒廢太久了,久沒看書,覺得自己面目可憎了起來…
想試著翻譯些國外的雜誌或網誌文章,順便砥礪自己唸點書…
不定時放上,翻譯得很爛也請多包涵,翻錯的也請留言告訴我…
謝謝啦~

2011年9月25日 星期日

[觀影] 賽德克.巴萊(上)


看完了賽德克巴萊(上),稍微寫一下心得。
然後有不一樣意見的也請隨便留言,
反正我也只是寫寫罷了。XD



關於主題:
有人說,這是一部描寫霧社事件的電影,
其實我覺得這樣的說明比較不好。
電影的上集在霧社事件落幕時劃下句點,
說明霧社事件只是電影中的一個過程,而不是全部。
不如說,霧社事件是電影的一個重點,
但是電影本身所要陳述的主題,是在於文化間的衝突。


關於莫那.魯道:
電影的一開始,在介紹貫穿電影的主角:莫那.魯道的性格。
從第一次狩獵追逐野豬、在漢族村落間與敵對陣營的挑釁,
都說明了莫那.魯道擁有喜好逞兇鬥狠、偏向唯我獨尊的個性。
有人在趁電影上映期間要爭辯莫那.魯道是否為英雄這個問題,
我個人覺得這十分沒有意義。
看一個人的角度何其多,就算一個英雄也有是個狗熊的時候。
三國演義把劉備寫成漢朝最後的希望、三顧茅廬的明君,
但在史實考證之下,劉備其實一開始也不過就是路邊的地痞流氓;
忽必烈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開疆闢土的偉大領袖,
但在宋朝人民的眼裡也不過就是一個侵略部族的可汗罷了。
今天以國民黨書寫的歷史來看,把莫那.魯道作為抗日英雄,
但在其他原住民族的眼中或許他也不過就是敵對部族的頭目。
歷史解釋的角度何其多,但這也只是幫助我們瞭解過去的一種陳述而已,
再說,我也覺得故事並未把莫那.魯道塑造成英雄,
他只是比較勇猛,又正好是起事部族的頭目這樣。


文化衝突及對何謂文明的陳述:
我覺得這部分才是本片主要想說明的主題。
在這裡我想起一個有趣的論點。
日前看某阿宅的影評提到,
日本人佔領初期,有一幕畫面是日本總督騎在馬上看著路旁的群眾,
此時畫面掃過了經過的豬,
可以認為寓意總督是用看豬的神情在看著底下的群眾;
同樣地,在山地警察對著生番發出各種辱罵之時,
畫面也不時出現日本警察的狗一邊亂吠的場景,
正說明了山地警察對生番的態度就如同狗在亂吠一樣沒道理。
我曾經思考過一件事情,
正如同莫那.魯道問花岡二郎的問題,
「你覺得被日本人統治很好嗎?」
「你覺得郵便局、警察局、學校帶給了我們部落什麼好處嗎?」
(你們以為我要說「你死後要進日本人的神社還是我們祖靈的家」對不對~XD)
我所思考的問題其實正在現在發生,目前也正在發生。
「非洲國家,真的有因為我們的救濟而變得更好嗎?」
「教導非洲國家用新式的方式耕種、讓他們逐步邁向工業化,」
「這對非洲國家的人民來說,真的有讓他們過著更好的生活嗎?」
「我們口口聲聲說自己是文明的國家,」
「我們保護野生動物、我們熱愛環境與地球,」
「但是我們又真的有比非洲國家的人民文明到哪裡去呢?」
給非洲人民一罐可樂,就足以毀滅他們的世界和他們的文明。
(對了,歡迎大家看Macross Zero,非常好看。(跳痛))
所謂的「文明」到底是什麼?
教育、電氣化的生活、表面上虛偽的禮教、對不同文化的欺凌,是文明嗎?
而不同文化間,又有所謂的高下之分嗎?
就像東方文化面對西方文化,
有人說中國人的餐館都是划拳、聊天的聲音,人聲鼎沸、十分吵雜而毫無氣氛,
不如西方餐廳燈光陰暗、安靜高雅,如同上流社會的風範;
但這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,中國人慣於在飯桌上表現熱情並彼此溝通,
所以我們的餐館吵雜不堪,但卻充滿溫情。
誰能說我們的文化比較低下呢?
同樣地,原住民族擁有古老的信仰,
以殺戮為能力的表現,茹毛飲血為生活的一部,
只能說這種文化比較原始,誰又能說他們比較不文明呢?
誰說「進步」就代表「文明」呢?
我想這個ISSUE其實一再地在各種FICTION出現過,
不過在東方電影上出現則是比較少的情形。


關於敘事手法與配樂運用:
其實我覺得整體來說配樂還算不錯聽,
需要壯闊氣氛時背景音樂也有展現出該有氣勢。
朋友或有提到獨唱的部分太長,
我個人是覺得後面霧社事件的描述太久,
每個戰場的說明稍嫌太詳細有些累贅,
導演在中間穿插一些搞笑橋段也削弱了作為史詩巨片的氛圍,
是比較可惜的部份。
拿霧社事件的描寫來對照もののけ姫最後豬神的戰爭,
果然還是覺得稍差了些。
(這什麼比較啊。)
至於配樂的部份,
因為是搭配畫面的必要所以使用獨唱的曲目,
到後面會有點疲乏的感覺。
我自己則是格外喜歡中間族人在雨中抬木材時突然唱起的戰士之歌,
歌聲與舞蹈對比著失去獵場的族人們,令人格外不忍。
另外在動畫技術方面,山豬、水鹿、祖靈之鳥的動作實在太過僵硬,
讓我對台灣的動畫技術略感失望。


大致如此吧,還有想到什麼再寫好了。

沒有留言: